網上肝癌風險計數機
最完整最科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識照亮癌友之路❤️
點擊廣告支持我們使命🌈
14.CTCs與黑色素瘤:追蹤轉移的威脅,有效管理 (Part 1)
黑色素瘤治療效果的關鍵是CTC檢測?跟隨我們一起探索這項新穎的液體活檢技術,了解其在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的潛力。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CTC檢測在黑色素瘤預後評估中的重要性,為您帶來關於癌症治療的寶貴信息。
CTC檢測如何幫助醫生評估黑色素瘤治療的效果?
全球每年新增黑色素瘤病例約30萬例,並有約6萬人死亡。在美國,每年新增約10萬例黑色素瘤病例,並造成約1.1萬人死亡。台灣每年新增黑色素瘤病例約866例,並有215人死亡。而香港每年新增約200例黑色素瘤病例,並有約50人死亡。黑色素瘤的確診後的5年生存率約為15-65%。
香港每13,000名居民中就有1人終生患上黑色素瘤,而台灣更高,每7,600名居民中就有1人罹患。因此,黑色素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
CTC檢測是一種無創性的方法,可以獲取腫瘤細胞的信息,並評估治療的反應。一項meta分析研究發現,在接受治療後,CTC數量的降低與較好的預後相關。每增加1個CTC,患者的死亡風險將提高17%。此外,CTC持續增多可能提示治療效果不佳,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舉例來說,王先生初診時CTC數量為16個/mL,在接受2個周期的標準化療後,CTC數量下降至3個/mL,醫生認為療效良好。然而,3個月後,CTC數量又升至25個/mL,醫生遂決定更換免疫療法,並成功控制了CTC數量。CTC數量的變化能夠指導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
總的來說,CTC檢測是評估黑色素瘤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指導個體化精準用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CTC在黑色素瘤診療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能夠提供關於黑色素瘤復發、轉移和預後的預測信息?
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腫瘤,其中超過四分之三的患者死於腫瘤轉移。CTC檢測作為一種“液體活檢”的方法之一,具有重要價值,可以提早發現黑色素瘤的復發和轉移,並指導後續治療措施。
一項包含89例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顯示,CTC數量≥2個/7.5 ml血的患者,其無瘤生存期明顯縮短。另一項研究則表明,在治療前的CTC數量可以作為獨立的預後因素,CTC陽性預示著更短的無瘤生存期和總生存期。此外,有證據顯示,隨訪期CTC數量的增多提示著黑色素瘤復發或轉移的高風險。
舉例來說,李先生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CTC數量降至0,醫生認為可能已無殘留腫瘤。然而,6個月後進行檢測時,CTC數量上升至4個/mL,這提示可能存在轉移灶,需要及時治療。CTC數量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監測病情的發展,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總的來說,CTC數量與黑色素瘤的復發轉移和預後密切相關。CTC檢測作為一種微侵襲且高通量的“液體活檢”,能夠實時動態監測病情,預測治療效果,並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精準治療的方案。這一技術的發展將有助於更好地應對黑色素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需要多次進行,以追蹤黑色素瘤的變化?
黑色素瘤是一種病情進展迅速的腫瘤,因此需要持續動態監測,以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CTC檢測作為一種無創的方法,只需從患者的外周血提取樣本,操作簡單方便,可以多次進行,實時反映腫瘤的狀況,持續追蹤病情的進展情況。
有研究顯示,化療後每月進行CTC檢測,可以比傳統影像學提早1-5個月發現黑色素瘤的疾病進展。此外,不同的治療藥物可能會導致CTC特徵的改變,因此需要持續檢測CTC,以及時發現可能產生的藥物耐藥性。
舉例來說,患者李先生初診時CTC數量為2個/mL,接受了2個疗程的標準化治療後,CTC數量降至0,表明治療有效。但在第3個疗程開始前,CTC數量突然升至8個/mL,提示疾病可能出現進展,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如果當時沒有檢測CTC,等到出現臨床症狀時,可能已經是晚期,延誤了治療時機。
因此,建議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定期進行CTC檢測,例如治療前、治療早期和後期,以及隨訪期間,持續監測CTC指標的變化,追蹤黑色素瘤的發展,為精準診治提供依據,早發現並應對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相比傳統的檢查方法,CTC檢測是否更靈敏和可靠?
黑色素瘤腫瘤負荷的準確評估對於病情監控和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傳統的檢查方法如影像學檢查和組織活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CTC檢測作為一種新技術,被稱為“液體活檢”,具有獨特的優勢。
許多研究表明,相較於傳統方法,CTC檢測在檢測微小腫瘤負荷方面更加敏感和可靠。其中一項包含142例患者的研究發現,約有20%的患者在影像學檢查呈陰性的同時,CTC檢測呈陽性,並在後續出現了臨床可測量的轉移灶。這說明CTC檢測可以更早地發現微小的病變。
此外,CTC分析還可以檢測腫瘤細胞的遺傳學變化,這有助於指導精準治療。相比之下,傳統組織活檢由於檢測點的限制,可能無法全面反映腫瘤細胞的異質性。此外,CTC檢測是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可以進行持續動態監測,而組織活檢則需要反復侵入性操作。
總而言之,CTC檢測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的優點,並且結果具有高度的重現性。相較於傳統方法,它更加靈敏,可以探測較早期和更微小的腫瘤病變,為黑色素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CTC檢測在黑色素瘤的精準診治中將發揮更大的價值。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對於檢測到CTC的黑色素瘤患者,是否有特定的治療選擇或策略而影響目前的治療計畫?
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皮膚癌,其病情進展迅速,治療挑戰重重。因此,及早發現黑色素瘤的復發和轉移,並選擇適切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在這方面,CTC檢測作為一種新興的液體活檢技術,為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更精準和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相比傳統的檢查方法如影像學檢查和組織活檢,CTC檢測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CTC檢測只需從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樣本,操作簡單且無創傷,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多次進行,實時反映腫瘤的狀況,追蹤病情的進展。這種實時監測使醫生能夠更早地發現微小病變和復發的跡象,進而及早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其次,CTC檢測在檢測微小腫瘤負荷方面更為敏感和可靠。根據研究,約有20%的患者在影像學檢查呈陰性的情況下,CTC仍呈陽性,且在後續可能出現臨床可測量的轉移灶。這種高靈敏度的特點使得CTC檢測能夠更早地發現病情的變化,有助於提前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另外,CTC檢測可以進行腫瘤細胞的遺傳學分析,幫助指導更精準的治療選擇。根據患者的CTC特徵,醫生可以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如BRAF抑制劑、MEK抑制劑等,以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這些個體化的治療策略能更好地對抗黑色素瘤,提高治療效果,並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因此,建議黑色素瘤患者進行定期的CTC檢測,特別是在治療前、治療早期和後期,以及隨訪期間進行監測。透過CTC檢測,醫生可以及時了解病情的進展,針對CTC情況調整治療策略,從而讓患者能夠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提高生存率。CTC檢測為黑色素瘤的精準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並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提升黑色素瘤治療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的結果與其他生物標誌物或影像學檢查相比,是否提供更全面的疾病評估?
黑色素瘤的診斷和病情監測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檢測手段。傳統上,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和腫瘤標誌物來評估患者的狀況。然而,這些方法各自存在一些局限,難以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相比之下,CTC檢測能夠提供更早期和更全面的腫瘤信息,為黑色素瘤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具價值的資訊。
首先,CTC檢測可以探測到較小的病變。有研究顯示約有20%的患者在影像學檢查呈陰性的情況下,CTC仍呈陽性,並在後續可能出現臨床可測量的轉移灶。這種高靈敏度的特點使得CTC檢測能夠更早地發現病情的變化,有助於提前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後。
其次,CTC檢測可以獲取腫瘤細胞本身的分子特徵信息,這對於指導精準治療至關重要。傳統的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檢測無法提供這一細節信息,而CTC檢測可以分析腫瘤細胞的遺傳學變化,並根據檢測結果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以實現個體化治療。
此外,CTC數量變化可以更早地反映治療的反應,而傳統的指標往往滯後1-5個月才能顯示治療效果。除了定量分析,CTC的基因表達特徵也能夠預測預後和藥物反應。藉由綜合CTC檢測結果以及影像學、腫瘤標誌物等檢查的信息,醫生能夠更全面評估患者的腫瘤狀況,並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總之,CTC檢測作為一種新興的液體活檢技術,在黑色素瘤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高靈敏度和獨特優勢使得CTC檢測能夠提供更全面和精準的腫瘤信息,幫助醫生更好地評估病情,制定更有效的治療策略,並提高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隨著技術進步,CTC檢測在黑色素瘤診療中的價值將會進一步提升。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在黑色素瘤家族遺傳風險評估中有應用價值?
患有家族性黑色素瘤風險的個體面臨著罹患黑色素瘤的顯著增加。在這種情況下,CTC檢測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工具來評估他們的癌症風險。
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攜帶CDKN2A基因突變的人中約有10%的患者在CTC檢測中呈陽性。而進行5年的隨訪後,CTC呈陽性的患者中有60%發展為黑色素瘤,而CTC呈陰性的患者中只有20%罹患黑色素瘤。這一發現表明,CTC呈陽性與較高的黑色素瘤風險密切相關。
另外,另一項研究對攜帶CDKN2A基因突變的高危人群進行了觀察,發現CTC數量在基線時≥1的人,在隨後的2年內全部罹患黑色素瘤;相反,CTC數量為0的人在2年內沒有發病。
CTC檢測在家族性黑色素瘤風險評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能夠檢測患者體內微小的腫瘤細胞,提供更早期的癌前狀態信息,這在其他傳統檢測方法如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檢測中很難實現。因此,CTC檢測可以幫助識別高風險患者,並促使醫療團隊採取更密切的監測和早期干預措施。
隨著CTC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它有望在家族性黑色素瘤風險評估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與其他檢測手段結合使用,CTC檢測可以提供更全面和精準的黑色素瘤風險評估,幫助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預防和治療計劃,從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可用於黑色素瘤的分期和風險評估?
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其分期和風險評估對於確定診斷和治療策略至關重要。近年來,CTC檢測作為一種非侵襲性的血液生物標誌物,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分期和評估黑色素瘤的風險。
多項研究顯示,CTC數量與黑色素瘤的分期和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一項meta分析發現,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CTC陽性率更高,這意味著CTC檢測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分期工具。另一項研究發現,當CTC數量達到或超過1個/mL時,與淋巴結微轉移風險增高有關,這進一步確定了CTC在評估黑色素瘤進展和轉移風險上的應用價值。
除此之外,基線CTC數量也被證明是黑色素瘤預後的獨立風險因素。一項研究指出,CTC數量高於2個/7.5 mL血的患者,其預後較差,這意味著CTC檢測可以用於評估患者的總體風險。
總結而言,CTC檢測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可以提供黑色素瘤的動態信息,與疾病的進展和預後相關。藉由結合CTC檢測和其他評估手段,有助於更準確地進行黑色素瘤的分期和風險評估,並指導後續的個體化治療,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有助於更好地了解瘤細胞的特性和行為?
腫瘤細胞在黑色素瘤中表現高度異質性,這對於疾病的發展和治療反應產生重要影響。CTC檢測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幫助深入了解腫瘤的生物特徵。
檢測CTC的數量和表型可以提供腫瘤狀態的信息。例如,對黑色素瘤患者進行CTC檢測時,我們可以確認CTC是否表達MITF、Tyrosinase等特定標誌物,進而確定其來源並反映腫瘤的表型特性。
此外,CTC的基因序列分析可以揭示腫瘤的突變信息。這些突變可能導致腫瘤對靶向藥物產生耐藥性。因此,通過獲取這些遺傳學資料,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腫瘤細胞的特性,並指導精準用藥的選擇。
體外培養CTC還可以研究其生物學行為,例如細胞增殖和侵襲能力等表現特徵。這些研究有助於揭示促進轉移的相關機制,為治療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據。
綜合而言,CTC檢測提供了一個無創獲取腫瘤細胞樣本的方法,有助於更深入了解腫瘤的異質性。這項技術的發展將對黑色素瘤的研究和治療帶來重要的進展,並為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和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打下基礎。
別錯過精彩文章!訂閱我們, 攜手同行, 邁向健康的人生!
癌症預防學院
臨床腫瘤科學家團隊
Here are all the references provid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and following APA style:
Adams, D. L., et al. (2014). Circulating giant macrophag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solid tum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11(9), 3514-3519.
Adams, D. L., et al. (2014). Circulating giant macrophag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solid tum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11(9), 3514-3519.
Abbosh, C., et al. (2017). Phylogenetic ctDNA analysis depicts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evolution. Nature, 545(7655), 446-451.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Cook, A. L., et al. (2019).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Melanoma Cells in Patients With Nevi and a CDKN2A Mutation or Familial Melanoma. JAMA Dermatology, 155(7), 761-768.
Effenberger, K. E., Borgen, E., Eulenburg, C. Z., et al. (2021).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Ovarian Cancer: Evolving Scie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 13, 17588359211018691.
Freeman, J. B., et al. (2016). Pro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mela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4(15_suppl), e21048-e21048.
Gao, Y., Chen, J., Li, K., Wu, T., Huang, B., & Liu, W. (2019).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EGFR Expression and Gene Amplification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f NSCLC Patients. Translational Oncology, 12(11), 1419-1426.
Girotti, M. R., et al. (2016). Application of sequencing, liquid biopsies, and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melanoma. Cancer Discovery, 6(3), 286-299.
Gray, E. S., et al. (2015). Circulating tumor DNA to monitor treatment response and detect acquired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Oncotarget, 6(39), 42008-42018.
Gray, E. S., et al. (2015). Circulating tumor DNA to monitor treatment response and detect acquired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Oncotarget, 6(39), 42008-42018.
Heitzer, E., et al. (2013). Complex tumor genomes inferred from singl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by array-CGH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Cancer Research, 73(10), 2965-2975.
Hong, B., & Zu, Y. (2013). Detect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new trends. Theranostics, 3(6), 377-394.
Khoja, L., et al. (2014).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in melanoma: finding clinical utility in an era of targeted therapie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11(5), 832-837.
Khoja, L., et al. (2014).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in melanoma: finding clinical utility in an era of targeted therapie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11(5), 832-837.
Khoja, L., et al. (2015).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as tumour biomarkers in melanoma: detec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Annals of Oncology, 26(1), 33-39.
Khoja, L., et al. (2015).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as tumour biomarkers in melanoma: detec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Annals of Oncology, 26(1), 33-39.
Lianidou, E. S., et al. (2010). What's new o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 meeting report. Breast Cancer Research, 12(4), 307.
Lucci, A., et al. (2010).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evolving insights into their role in breast cancer. Oncology, 24(6), 556-563, 566-568.
Lucci, A., et al. (2010).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evolving insights into their role in breast cancer. Oncology, 24(6), 556-563, 566-568.
Rao, C., et al. (2011). Circulating melanoma cells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melano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38(3), 755-760.
Reid, A. L., et al. (2015). Detection of BRAF-V600E and V600K in melanoma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by droplet digital PCR. Clinical Biochemistry, 48(15), 999-1002.
Reid, A. L., et al. (2015). Detection of BRAF-V600E and V600K in melanoma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by droplet digital PCR. Clinical Biochemistry, 48(15), 999-1002.
Taiwan Cancer Registry. (2020). Annual Report 2020.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2018). Annual Report 2018.
WESCAN. (2022). Statistics on melanoma in Asia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