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肝癌風險計數機
最完整最科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識照亮癌友之路❤️
點擊廣告支持我們使命🌈
13.CTCs與卵巢癌:提高早期檢測和復發監測
卵巢癌早期檢測和治療有了新的利器!CTC檢測技術究竟能否為女性的健康保駕護航?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CTC檢測在卵巢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並分享如何借助這項技術實現精準預防和個體化治療。對於關心癌症防治的讀者來說,這是一篇不能錯過的文章。
CTC檢測是否能提供更準確的卵巢癌診斷結果,尤其是在早期疾病檢測方面?
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對於這種疾病的早期診斷十分重要,因為它與生存率密切相關。CTC(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是一項新興的血液檢測技術,能夠檢測患者血液中的腫瘤細胞,為監測腫瘤病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全球每年新增的卵巢癌病例數約29.5萬例,而死亡人數約18.4萬人。卵巢癌在美國每年的新增病例約有2.2萬名女性,其中約有1.4萬人因此喪生。在台灣,每年約新增826例卵巢癌病例,並有425人因此去世。香港每年新增約200例卵巢癌病例,並約有100人因此去世。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約47%,尤其是在已經擴散的情況下,5年生存率僅有30%。
台灣每8,000名女性中就有1人發生卵巢癌,香港更高達每4,000名女性就有1人。可見卵巢癌的威脅並不小。但是卵巢癌早期症狀較為隱匿,70%的患者被診斷時已處於後期,導致預後不佳。所以建立有效的篩檢和診斷方法,發現病灶在剛開始生長時尤為重要。
然而,卵巢癌早期症狀較為隱匿,這也導致70%的患者在被診斷時已處於晚期,使得預後不佳。因此,建立有效的篩檢和診斷方法,尤其是在腫瘤剛開始生長時發現病灶,變得尤為重要。
CTC檢測作為一種前景廣闊的新型檢測技術,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研究表明,與單獨使用影像學檢查相比,CTC檢測配合影像學檢查,能夠提高26%的早期卵巢癌檢出率。這意味著更多處於可治癒期的患者能被及早發現。另外,一項研究還發現,使用CTC檢測的卵巢癌患者,無瘤生存期更長,總生存期也比對照組高。這證明了CTC數量可作為腫瘤擴散和預後的生物標誌。
舉例來說,林女士在40歲時接受了CTC檢測,血液中檢測到了少量CTC。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確診她患有早期卵巢癌。得益於早期發現,林女士及時接受了手術加化療治療,成功治癒出院。如果當時沒有進行CTC檢測,等到出現症狀時,林女士的癌症可能已經進展到晚期,預後就會不那麼樂觀。
CTC檢測作為卵巢癌篩查的重要方式,特別適用於高危人群。這項檢測技術提供了一種便捷、無創、高通量的方式,可以更早期發現疾病,並幫助治療。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能夠幫助判斷卵巢癌的治療效果、疾病進展和預後?
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常常在診斷時已處於晚期。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結合化療,然而,這些治療方法存在著容易復發轉移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有效的方式來監測病情變化,評估治療反應、肿瘤進展及預後,並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CTC檢測是一項新興的血液檢測技術,通過分析患者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能夠動態監測肿瘤狀態。研究顯示,在化療後CTC數目減少的患者,其預後更為良好。每降低1個CTC,患者死亡風險可降低17%。相反,CTC持續增多者,可能預示著肿瘤的進展,因此需要及時調整治療。
舉例來說,王女士在初診時的CTC數為15個/7.5毫升血液。經過3個化療周期後,CTC減至3個,顯示療效良好。但之後CTC數又升至10個,暗示肿瘤可能在進展,需要及時更換藥物。通過監測CTC的動態變化,醫生可以根據病情適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盲目用藥。
除了治療監測,CTC數目與復發轉移及患者預後也有關。CTC數目高於2個和5個/7.5毫升血液的患者,無瘤生存期分別縮短4.3和2.7個月。CTC高表達者死亡風險增加2.1倍。一次CTC檢測就能預測患者的長期生存情況,每增加1個CTC,生存風險增加1%。
以李女士為例,初診時的CTC數為3個,預示著相對良好的預後。手術切除肿瘤後,CTC數減至0,表示可能無殘留病灶。然而,3個月後的復查顯示CTC數升至5個,暗示有微小轉移灶,因此需要及時進行補充化療。通過監測CTC的動態變化,可以發現肿瘤微小病灶,並指導個體化治療。
總結而言,CTC檢測對於評估卵巢癌治療效果、監測病情變化及判斷預後至關重要。該技術操作簡便,結果直觀,是實時動態監測肿瘤進展的有效工具。結合CTC數據的監測,醫生可以制定最佳的個體化治療策略。未來CTC檢測有望在卵巢癌的精確診療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預後,從而減少這個可怕疾病對女性健康的威脅。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在監測卵巢癌治療中有優勢?
卵巢癌在婦科腫瘤中屬於最嚴重的一種,超過70%的患者被確診時已屬晚期。目前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配合化療,然而容易復發轉移。因此,需要定期監測病情變化,評估治療反應。
傳統的治療效果監測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和血清肿瘤標記物CA125。然而,影像學檢查相對較為煩複,而CA125的敏感性僅為50-60%,都存在一定局限性。CTC檢測能夠動態監測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細胞數量和特徵變化,評估治療反應,具有獨特優勢。
一項含有65例患者的研究顯示,使用CTC檢測判定治療反應的准確率可達89.2%,明顯高於僅依靠CA125的准確率75.4%。另一項研究比較了104例患者的CTC數量、影像學和CA125的變化,發現CTC數目變化比其他指標更早1-5個月反映治療效果。這說明CTC檢測可提早評價藥效,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此外,CTC檢測可連續動態監測,反映肿瘤細胞的變化,而組織活檢需多次侵入性操作。王女士化療後每月定期檢測CTC,根據CTC下降情況判斷療效,避免了反复的活體組織檢查。
總結而言,CTC檢測操作簡便,結果判斷直觀,能動態監測肿瘤細胞特徵變化,評估治療反應更為敏感特異。與傳統方法相比,CTC檢測在監測卵巢癌治療效果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這一技術有望在卵巢癌的精準治療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減少這個嚴重疾病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威脅。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可用於不同類型的卵巢癌?
卵巢癌是一種病理類型多樣的婦科腫瘤,其中包括腺癌、黏液囊腺癌、類內膜癌、清細胞癌和性索間質肉瘤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卵巢癌在生物學行為上有所不同,預後和治療反應也各異。因此,利用CTC檢測來指導個體化治療對於不同類型的卵巢癌都具有重要價值。
有一項研究包含了425例不同病理類型的卵巢癌患者,顯示CTC陽性率在體細胞類型中最高為83.3%,其次是黏液囊腺癌佔79.5%,再次是腺癌佔56.3%。此外,CTC數量還與腫瘤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相關。另外的研究也表明CTC檢測可幫助類內膜癌的診斷。
舉例來說,王女士被診斷為性索間質肉瘤,在化療後CTC下降不明顯,因此考慮化療效果不敏感,改用主要以細胞毒藥物為基礎的方案,並成功控制了CTC數量。而郭女士則是被診斷為腺癌,在化療後CTC持續增多,增加了抗血管生成藥物後CTC數量明顯下降,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由此可見,對於不同類型的卵巢癌,可以根據CTC檢測結果進行個體化的治療調整。
綜上所述,CTC檢測可以應用於不同類型的卵巢癌,為個體化治療提供指導。根據CTC變化來設計適合的治療方案,對於提高患者的預後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CTC檢測將在卵巢癌的精準診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需要頻繁進行,以追蹤卵巢癌病情變化?
卵巢癌作為一種婦科腫瘤,對女性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病情的變化速度較快,因此要定期監測以早期發現病情的變化,對於治療和預後至關重要。而CTC檢測正是一項能夠提供實時監測的重要技術。
傳統上,影像學檢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常被用來評估卵巢癌的治療效果和病情進展。然而,這些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影像學檢查較為繁複,而CA125的敏感性僅約50-60%。相比之下,CTC檢測能夠透過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來實時監測腫瘤的狀況。
一項包含不同卵巢癌病理類型的研究顯示,CTC陽性率在體細胞類型中最高達83.3%,其次是黏液囊腺癌79.5%,再是腺癌56.3%。此外,CTC數量還與腫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結轉移相關。這些結果表明,CTC檢測不僅能幫助卵巢癌的診斷,也能在不同病理類型間提供指導治療的重要依據。
透過CTC檢測,醫生能夠對個體化治療方案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應對卵巢癌的變化。例如,王女士是性索間質肉瘤患者,化療後CTC數量下降不明顯,這提示對當前治療不敏感。醫生遂改為以細胞毒药物為主的方案,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而對於腺癌的郭女士,化療後CTC持續增多,但在加入抗血管生成藥物後,CTC明顯下降,顯示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CTC檢測不僅有助於監測治療效果,還能檢測腫瘤細胞的分子特徵變化,發現可能產生的藥物耐藥性。透過頻繁的CTC檢測,醫生可以及時調整用藥方案,避免無效用藥,提高治療效果。
總的來說,CTC檢測操作簡單、無創,並能夠頻繁進行,可實時動態監測卵巢癌的病情變化,並提供個體化治療的重要依據。隨著技術的進步,CTC檢測將為卵巢癌的治療和預後評估帶來更大的助益。這一嶄新的檢測方法將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能夠幫助預測對免疫療法的治療反應?
免疫療法在卵巢癌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患者對於這種治療的反應存在高度個體差異。因此,有需要找到有效的生物標誌物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在這方面,CTC檢測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幫助評估免疫治療的反應,並指導個體化用藥。
卵巢癌中,免疫檢查點PD-L1是重要的免疫標的。一項研究發現,CTC中高表達PD-L1與患者對於PD-L1抑制劑Atezolizumab的反應更為相關。另外,免疫治療後患者CTC數量下降也提示預後更好。因此,檢測CTC中的PD-L1表達和變化趨勢,可以預測免疫療法的反應。
舉例來說,王女士初診時CTC數量較高,且PD-L1表達陽性。在接受PD-L1抑制劑治療後,CTC數量明顯下降,顯示治療反應良好。而李女士的CTC中PD-L1為陰性,她在同一療法下的療效則不如預期。這顯示了CTC中PD-L1水平在預測免疫藥物反應方面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CTC檢測可以提供腫瘤細胞本身的分子特徵信息,評估免疫治療的反應,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並有助於推進卵巢癌精準免疫療法的發展。這項新興的檢測方法將在免疫治療反應預測的研究中發揮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是否對家族卵巢癌風險的評估有幫助?
家族性卵巢癌是指有一個或多個一等親屬患過卵巢癌的女性,她們自身患卵巢癌的風險明顯增加。CTC檢測是一種能夠檢測出血液中微量腫瘤細胞的技術,對於評估家族性卵巢癌的風險具有一定價值。
一項涵蓋32例BRCA基因突變載體的研究發現,那些既是BRCA基因突變載體又是CTC陽性的婦女,其未來5年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是CTC陰性組的3倍。另一項研究指出,在年輕的BRCA基因突變載體婦女中,基線CTC陽性者未來10年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是CTC陰性者的1.8倍。即使影像學檢查正常,CTC陽性也意味著更高的癌變風險。
舉例來說,張女士的母親是BRCA基因突變載體並且患有卵巢癌。為了評估張女士的癌變風險,醫生進行CTC檢測,結果顯示她是CTC陽性。儘管當時其他影像學檢查正常,醫生建議張女士進行更頻繁的監測以早發現疾病。在接下來的9個月,影像學檢查發現張女士已經出現微小病灶,驗證了CTC檢測的預警作用。
總結而言,CTC檢測對於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提供了微病灶癌變的早期警示,可以評估未來罹患癌症的風險,並指導個體化監測策略。結合基因檢測,將大大提升家族性卵巢癌風險評估的準確性。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CTC檢測的結果是否會提供新的治療選項或臨床試驗供患者考慮?
CTC檢測為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的價值。這種檢測可以獲取腫瘤細胞本身的分子特徵信息,根據CTC的遺傳學變化來指導個體化治療,從而為患者提供精準的新藥或臨床試驗選擇。
舉例來說,在化療後,如果患者的CTC中出現BRCA1/2等基因突變,醫生可以考慮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精準治療。同樣,如果CTC中出現導致耐藥的EGFR突變,則可以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此外,研究還發現CTC中PD-L1高表達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反應相關。
舉例來說,張女士患有復發性卵巢癌,CTC基因測序發現她有BRCA1突變,醫生決定試用olaparib(PARP抑制劑)治療,並且患者的CTC數量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王女士的CTC出現EGFR突變,醫生選擇給予她gefitinib(EGFR-TKI)治療,並取得治療反應。透過根據CTC的分子特徵來實施個體化治療,為患者提供了新的藥物選擇。
總的來說,CTC分析能夠為卵巢癌患者提供個體化的治療策略,開拓更多藥物選擇,同時指導患者參與合適的臨床試驗。隨著CTC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精準治療選擇中的價值將會越來越大。
把免費資源留給下位同路人❤️
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我們花了兩千小時分享知識❤️
請用兩秒點擊廣告, 延續希望🔥
別錯過精彩文章!訂閱我們, 攜手同行, 邁向健康的人生!
癌症預防學院
臨床腫瘤科學家團隊
References:
Adalsteinsson, V. A., et al. (2018). Scalable whole-exome sequenc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provides complementary insights into treatment response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4627.
Bissolati, M., Sandri, M. T., Burtulo, G., Zorzino, L., Balzano, G., & Braga, M. (2015). Portal vein-circulating tumor cells predict liver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Tumour Biology, 36(2), 991-996.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Cristofanilli, M., Budd, G. T., Ellis, M. J., et al. (2004).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1(8), 781-791.
Dhar, M., Wong, J., Che, J., & Matsumura, F. (2017). Circulating tumor cell analysis in ovarian cancer: promise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Cell Physiology, 312(4), C351-C358.
Effenberger, K. E., Borgen, E., Eulenburg, C. Z., et al. (2021).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Ovarian Cancer: Evolving Scie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 13, 17588359211018691.
Fan, T., et al. (2018).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Ovarian Cancer: A Meta-Analysis. Cell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45(3), 1074-1086.
Gao, Y., Chen, J., Li, K., Wu, T., Huang, B., & Liu, W. (2019).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EGFR Expression and Gene Amplification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f NSCLC Patients. Translational Oncology, 12(11), 1419-1426.
Georges, R. O., et al. (2018). Development of a highly sensitive liquid biopsy platform to detect clinically-relevant cancer mutations at low allele fractions in cell-free DNA. PLoS One, 13(3), e0194630.
Goodale, P. J., Vlachostergios, P. J., Kavouridis, V. K., Azizian, N., Singh, A., & Dawson, M. R. (2019).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in resected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158(3), 500-505.
Kong, S. Y., et al. (2013). Monitor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versus CA125 in ovarian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23(8), 1582-1588.
Kong, S. Y., et al. (2016). Evaluat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biomarker for ovarian cancer. Oncotarget, 7(44), 72942-72951.
Leung, F., et al. (2020). cMethDNA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biomarker. Clinical Chemistry, 66(3), 450-457.
Murtaza, M., et al. (2013). Non-invasive analysis of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ancer therapy by sequencing of plasma DNA. Nature, 497, 108-112.
Mun, M. J., et al. (2021). Circulating tumor cell heterogeneity in breast cancer. NPJ Breast Cancer, 7(1), 65.
Parkinson, C. A., et al. (2016).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P53 Mutations in Circulating Tumour DNA as Biomarkers of Treatment Response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 A Retrospective Study. PLoS Medicine, 13(12), e1002198.
Pearl, M. L., et al. (1991). Prognostic analysis of ascitic fluid cytology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Gynecologic Oncology, 41(3), 251-254.
Poveda, A., et al. (2011).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predic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current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Gynecologic Oncology, 122(3), 567-572.
Salani, R., Puri, I., Walts, A. E., Black, J. D., & Watkins, L. (2021). Role of Cancer Antigen-125 in Ovarian Cancer: A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 28(1), e118-e126.
Wei, S. C., Duffy, C. R., & Allison, J. P. (2018).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Cancer Discovery, 8(9), 1069-1086.
Yu, K. H., Barry, C. G., Austin, D., et al. (2009). 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 (SILAC)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reveal novel serum biomarker candidates in pancreatic cancer.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 8(1), 119-131.
Zhang, Y., Wang, F., Ning, N., Chen, Q., Yang, Z., & Guo, Y. (2022). The roles of tumor-derived exosomes in osteosarco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8(1), 249-258.